12月3日,中国汽车工业协会、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、中国互联网协会、中国通信企业协会集体发布声明,对此表示坚决反对,呼吁国内企业审慎选择采购美国芯片。
苏州纳芯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,在汽车领域,整体汽车模拟芯片的国产化率大概10%左右,但是从模拟芯片的品类上看,国产芯片已经基本完成了大部分品类从0到1的突破,实现了品类的全面覆盖。在性能、成本、大规模出货的质量表现等方面,国产模拟芯片产品和国外厂商还有一定差距,但是差距并不是不可逾越的。只要假以时日,国产芯片能够赶上这样的差距,甚至有机会成长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芯片企业。
久好电子CEO刘卫东认为,任何事情的发生,都有正反两方面影响。硬币的另一面,美国的不合理制裁,也促使中国更加重视芯片人才的培养。他回忆,十年前,某高校集成电路半导体专业招生难,请刘卫东作为企业代表现身说法,号召学生报考。刘卫东请来资深专家和企业家与学生交流,“结果辛辛苦苦一下午,只说动了一个学生,所以现在芯片领域的高端人才极其短缺”。
这些年,国内相关部门和从业者开始真正意识到突芯片破“卡脖子”技术的重要性。一方面,教育部在全国各地批准了一批集成电路一级学科,吸引了更多优秀年轻人进修此类专业;另一方面,科创板的开放,让更多资金涌入芯片行业,给这一产业的发展注入了动力;美国打压之前,除了造车新势力,传统车企几乎不给国产芯片机会。但是疫情期间“缺芯”给了国产芯片上车的机会,上车规模也在逐年扩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