薄膜热电偶 薄膜热电偶是用真空蒸镀、化学涂层等方法将热电偶材料蒸镀 到绝缘基板上面而制成的热电偶。由于热电偶可以做到很很薄(厚 度可达 0.01m ~ 0.1m ),测表面温度时不影响被测表面的温度变化, 其本身热电容量小,动态响应快,故适合于测量微小面积和瞬时变 化的温度。 除此之外,还有用于测量圆弧形固体表面温度的表面热电偶和 用于测量液态金属温度的浸入式热电偶等。 4)热电偶的特点 热电偶主要优点表现在: 结构简单,制造容易,使用方便,热电偶的电极不受大小和形 状的限制,可按照需要进行配制。 因为它的输出信号为电动势,因此测量时,可不要外加电源。 输出灵敏度一般为μV/℃,室温下的典型输出电压为毫伏数量级。 测量范围广,可从-269℃~1800℃。 0o C 测量精度高,热电偶与被测对象直接接触,不受中间介质的影 响。 便于远距离测量、自动记录及多点测量。
3.6.3 磁电式传感器的测量电路 磁电式传感器直接输出感应电势,且传感器通常有较高的灵敏 度,所以一般不需要高增益放大器。但磁电式传感器是速度传感 器,若要获取被测位移或角速度,则要配用积分或微分电路。如图 3.63为一般测量电路方框图。其中虚线框内整形及微分部分电路仅 用于以频率作为输出时。
实践证明,在热电偶回路中起主要作用的是两个接点的接触电动势, 因而将单一导体的温差电动势忽略不计,则
(3)热电偶的测温电路 图3.69 (a)所示为基本测温电路。图3.69(b)所示为测量温差电 路。图3.68(c)所示为测量平均温度的并联电路。图3-68 (d)所示为 测量平均温度的串联电路。
热电偶常以热电极材料种类来命名。 2)绝缘套管 绝缘套管又叫绝缘子,用来防止两根热电极短路。 3)保护管 保护管的作用是使热电极与被测介质隔离,使之免受化学侵蚀 或机械损伤。 4)接线盒 接线盒供连接热电偶和测量仪表之用。
如图3.67所示热电偶在结点温度为T、T0时的热电动势EAB(T, T0)等于该热电偶在(T,Tn)及(Tn,T0)时的热电动势EAB(T,Tn)与 EAB(Tn,T0)之和——这就是中间温度定律。
3) 参考电极定律(也称组成定律) 如图3.68所示已知热电极A、B与参考电极C组成的热电偶在结 点温度为(T,T0)时的热电动势分别为EAC (T,T0)与EBC (T,T0),则相 同温度下,由A、B两种热电极配对后的热电动势EAB(T,T0)可按下 面公式计算:
3)热电偶导线补偿 在工业测温中,被测点与控制或显示仪表之间往往有很长的距 离,同时为了避免参考端温度受被测点温度变化的影响,也需要使 热电偶的参考端远离测量端,但是一般由于热电偶材料较昂贵,热 电偶尺寸不能过长(一般只有1m 左右)。为了解决这一问题,一般 用专用导线把热电偶的参考端延伸出来。如图所示。
3.6.1 动圈式磁电传感器 动圈式磁电传感器又可分为线表示 线速度型传感器工作原理。在永久磁铁产生的直流磁场内,放置一 个可动线圈,当线圈沿磁场方向做直线运动时,线圈相对于磁场的 的运动速度为,它所产生的感应电动势为
1)采用补偿导线所示。为了让自由端免受被测介质温度 和周围环境的影响,往往采用补偿导线,将热电偶的自由端延引到 远离高温区的地方,从而使新的自由端温度相对稳定。同时当测量 端与工作端距离较远时,利用补偿导线可以节约大量贵金属,减少 热电偶回路的电阻,而且便于铺设安装。
3.6.2 磁阻式磁电传感器 磁阻式磁电传感器跟动圈式磁电式传感器不一样,它在工作的 时候其线圈与磁铁部分是相对静止的,由与被测量连结的物体(导 磁材料)的运动来改变磁路的磁阻,因而改变贯穿线圈的磁通量, 在线圈中产生感应电动势。 磁阻式磁电传感器一般常用于测量转速、偏心、振动等,产生 感应电动势的频率作为输出,而电势的频率取决于磁通变化的频率。 其工作原理及应用如图3.62所示。如图3.62a可测旋转物体的角频 率,在圆轮旋转时,圆轮上的凸处的位置发生变化,引起磁路中磁 阻变化,从而引起贯穿线圈的磁通量发生变化,其产生的交变电势 的频率为 f n / 60 / 2 (3.110) 式中 f —感应电势频率(周/秒); —圆轮的角速度; n —圆轮的转速(转/分)。 这样,就可测得运动物体的频率。
式(3.109)表明,当传感器结构确定后, 、 、 和 皆恒 N B S k e 定不变,便可以根据感应电动势 的大小确定被测量 。故这种传 感器常被用于测量转速。 需要注意的是在式(3.108)、式(3.109)中的 v 、 指的是 线圈与磁铁的相对速度,而不是磁铁的绝对速度。
稳定性 热电偶的稳定性就是描述热电偶的特性的相对稳定的重要参数。 热电偶的稳定性有长期稳定性和短期稳定性之分。 均匀性 热电偶的均匀性是指热电极的均匀程度。若热电极材料不均匀, 而热电极又处于温度不均匀中,则会产生附加的不均匀电势。 时间常数(热惰性) 热电偶的时间常数是指被测介质从一温度跃变到另一温度时, 热电偶测量端的温度上升到整个阶跃温度的63%所需的时间。 绝缘电阻 热偶丝电阻率
为了便于使用,将自由端温度T0取为0℃,将热电偶工作端温 度与热电动势的对应关系列成表格,该表称为热电偶的分度表(参
3)热电偶的种类 为了适应不同生产对象的测温要求,热电偶常见的结构形式有 普通型热电偶、铠装型热电偶和薄膜热电偶等。 普通型热电偶 普通型热电偶结构的热电偶在工业上使用最多,它通常由热电 极加上绝缘套、保护套和接线盒构成,如图所示。安装连接时,可 采用螺纹或者法兰方式连接;根据使用条件,可制成密封式普通型 或高压固定螺纹型。 铠装型热电偶 所谓铠装型热电偶就是在类似铠甲保护作用的铠装套与热电偶 丝之间填充氧化镁和氧化铝等保护物而构成的热电偶,其结构如图 所示。这种类型的热电偶具有好的抗腐蚀、抗氧化和抗振性能,在 目前工业测温和控制系统中已得到广泛的应用。
式中 B —磁场的磁感应强度; l —单匝线圈的有效长度; N —线圈匝数; v —线圈相对于磁场方向的运动速度。 式(3.108)表明,当 、 和 恒定不变时,便可以根据感应 B N l 电动势 e的大小计算出被测线速度 v 的大小。 图3.61示出了角速度型传感器的工作原理,线圈在磁场中以 角速度旋转时产生的感应电动势为 (3.109) e kNBS 式中 —角速度; S —单匝线圈的截面积; k —与结构有关的系数, 1。 k
(2)热电偶定律 1)中间导体定律 若在热电偶回路中插入中间导体,无论插入导体的温度分布如 何,只要中间导体两端温度相同,则对热电偶回路的总电动势无影 响——这就是中间导体定律。
热电式传感器是一种将温度变化转换为电量变化的装置,在各 种热电式传感器中,以把温度转换成电势和电阻的方法最为普遍。 其中最常用的是热电偶和热电阻,热电偶是将温度变化转换为电势 变化,热电阻是把温度变化转换为电阻值的变化。这两种热电式传 感器目前已经在工业生产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。 3.7.1 热电偶传感器 (1)热电效应 当两种不同材料的金属导体A和B组成闭合回路,且两个结点 温度不同时,回路中将产生电动势,这种现象称为热电效应或赛贝 克效应。利用热电效应制成的将温度信号转换为电信号的器件称为 热电偶。工作原理如图3.63所示。
磁电式传感器是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将被测量(如振动、位移、 速度等)转换成电信号的一种传感器,也称为电磁感应传感器。 根据电磁感应定律,当N匝线圈在恒定磁场内运动时,设穿过 线圈的磁通为 ,则线圈内会产生感应电动势 e
可见,线圈中感应电动势的大小,跟线圈的匝数和穿过线圈的 磁通变化率有关。一般情况下,匝数是确定的;而磁通变化率与磁 场强度 B 、磁路磁阻 R m 、线圈的运动速度 v 有关,故只要改变其 中一个参数,都会改变线圈中的感应电动势。 根据结构方式的不同,磁电式传感器通常分为动圈式和磁阻式 两大类,下面分别对其介绍。
工程中常见的修正或补偿主要有下面几种方法。 2)冷端恒温方式 把冰屑和清凉的水相混合,放在保温瓶中,这样使其温度保持 在 0 o C ,然后把热电偶的参考端置于其中。这时热电偶输出的热电 势符合分度表的对应关系,这种方法适合用于实验室。 使冷端保持恒温的方法,也可以将参考端置于恒温槽中,如恒 温槽温度为 T m,则冷端的误差 为
热电偶产生的热电势EAB(T,T0)由接触电动势和温差电动势 两部分组成。接触电动势(又称珀尔帖(peltier)电动势)是由于两种 不同导体的自由电子密度不同而在接触处形成的电动势。
温差电动势(又称汤姆逊(Thomson)电动势)是在同一根导体中, 由于两端温度不同而产生的一种电动势。
3) 参考端温度自动补偿法 工业中,常常采用参考端温度自动补偿法,这种方法就是在热 电偶和测量仪表间接入一个不平衡直流电桥(也称为温度补偿 o 器),如图所示,来补偿参考端温度不为 0 C 或变化而引起热 电势的变化。当参考端温度升高,导致回路中总电势降低时,温度 补偿器此时受参考端的变化产生一个正电势,其值正好等于热电偶 降低的电势。两者互相抵消而达到自动补偿的目的;反之亦然。 电桥的四个桥臂分别由三个温度系数较小锰铜丝绕制的电 阻 R1 、R 2 、R 3 以及具有正温度系数且系数较大的铜丝绕制的可调电 阻 R Cu和稳压电源构成。补偿器在工作时与热电偶在参考端处于同一 环境。工程中一般设计为电桥在 20 o C处于平衡。应用时,只要适当 选择桥臂电阻和电源电压,同时调节电阻 R Cu ,就可以使电桥产生 的不平衡电压U CD 补偿由于参考端温度变化引起的热电势变化 E AB (T0 , 20 o C ) ,从而达到自动补偿的目的。 量
其中 T 为被测温度。由此可见,虽然 0 ,但为一定植。故只要 在回路中加入相应的修正电压,或调整指示装置的超始位置。即可 50 o C和 0 o C 。 达到完全补偿的目的。工程中常用的补偿温度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