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健康中国2030规划”等国家重大战略中均高度重视食品安全问题。食品过敏属于重大的食品安全问题之一,严重影响人体健康。联合国粮农组织报告指出,全球有3%~10%的人口对食物过敏。随着环境和人们饮食变化,以及抗生素药物的使用等因素影响,近年来食物过敏人群数量快速递增,已成为全球性的食品安全问题,迫切需要开发灵敏、高效的过敏原检测方法。纳米材料的快速发展为设计新型检测技术提供了机会。课题组采用适配体结合Ni-HOF介导电化学信号放大策略,开发了一种简单灵敏的电化学适体传感器,成功应用于花生过敏原的检测,检出限低至0.26 nmol/L。本研究展望了该领域的未来发展和挑战,为过敏原检测技术的开发提供支持。
王进,国家级优秀青年人才,东南大学青年首席教授、公共卫生学院副院长、江苏科技智库青年人才、仲英青年学者、南京市最具影响力留学人员、南京高层次产业人才。主要从事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与应急关键技术、新型食品技术与营养健康、未来食品开发等。主持国家自然科学优秀基金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“青年科学家项目”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-区域创新发展联合基金(子课题)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、中央高校优秀青年团队项目(子课题)、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省部级项目10余项。荣获2023年度江苏省科技智库优秀成果二等奖、陕西省林业科技进步二等奖。入选“2022年度江苏省现代农业领域十大科技进展”、“2023年度江苏省装备制造领域十大科技进展”。以第一或通信作者在Chem. Eng. J.(IF=15.1)、Trends Food Sci. Tech.(IF=15.3)、Compr. Rev. Food Sci. F.(IF=14.8)、J. Hazard Mater.(IF=13.6)、Allergy(IF=12.4)、Crit. Rev. Food Sci.(IF=10.2)等国际一流期刊发表SCI论文60余篇,ESI高被引论文8 篇,论文引用2 000余次。现担任国际期刊iMeta、Journal of Future Foods、Food & Medicine Homology、《食品科学》、《中国医科大学学报》青年编委,国际期刊Biosensor、Foods、Frontier in Nutrition、Frontiers in Immunology等客座主编。现为江苏省营养学会分子营养学专委会副主委、江苏省营养学会监事、中国营养学会饮水与健康分会委员、美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会员、中国过敏防治周等咨询专家。曾受邀在美国、加拿大、瑞士、墨西哥等举行的国际学术会议做口头报告20余次。
为了帮助食品及生物学科科技人员掌握英文科技论文的撰写技巧、提高SCI期刊收录的命中率,综合提升我国食品及生物学科科技人员的高质量科技论文写作能力。《食品科学》编辑部拟定于2024年8月1—2日在武汉举办“第11届食品与生物学科高水平SCI论文撰写与投稿技巧研修班”,为期两天。
为提高我国食品营养与安全科技自主创新和食品科技产业支撑能力,推动食品产业升级,助力‘健康中国’战略,北京食品科学研究院、中国食品杂志社、国际谷物科技学会(ICC)将与湖北省食品科学技术学会、华中农业大学、武汉轻工大学、湖北工业大学、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、中南民族大学、湖北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与核农技术研究所、湖北民族大学、江汉大学、湖北工程学院、果蔬加工与品质调控湖北省重点实验室、武汉食品化妆品检验所、国家市场监管实验室(食用油质量与安全)、环境食品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共同举办“第五届食品科学与人类健康国际研讨会”。会议时间:2024年8月3—4日,会议地点:中国 湖北 武汉。